2025年的美妆行业,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无论是国际大牌还是国货新秀,都面临着业绩低迷、创新成本高企、流量红利消退等多重压力,集体陷入了疲惫期。
国际巨头如雅诗兰黛、宝洁等,业绩持续承压,不得不通过让利来换取短期增长。然而,这种“以价换量”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冲高了GMV,却显示了更深层的行业危机:消费者逐渐形成“非大促不购买”的消费习惯,日常销售日益萎缩;频繁的深度折扣持续侵蚀品牌溢价能力,曾经引以为傲的“奢侈感”正被“打折货”认知所替代。
国货阵营同样面临着成长烦恼。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的商战、逐本的原料风波、境生之源等品牌的悄然离场,都折射出行业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。然而,在这片红海中,仍有头部国货品牌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精准的品牌定位,建立了差异化的产品矩阵,培育出了相对稳定的复购人群。
面对困境,美妆品牌纷纷寻求破局之道。有的通过资本化融资来强化竞争力,有的则通过多元化布局寻找新增长点。在这场理性消费周期的转折点上,美妆行业正经历着退潮与亮色并存的复杂局面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